针灸科
科室介绍
针灸科科室简介
一、科室概况:
阳春市中医院针灸科针对各类痛症、创伤骨科后期功能康复、中风偏瘫康复采用中医特色治疗,坚持以针灸技术优势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的发展,通过针灸技术对病人进行治疗。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灸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针灸科以针灸为主,灸法、火罐、刮痧、埋针、放血疗法、耳针疗法、穴位贴敷治疗、特针疗法(醒脑开窍针法、靳三针、头针法、耳针法、火针刺法,电针刺法)、穴位贴敷法、穴位埋线法、穴位注射法、推拿按摩治疗等手段疗效充分发挥。同时科室配备有各种高、中、低频设备和各种光疗设备及超短波治疗仪、微波治疗仪、红外线治疗仪等物理治疗设备。治疗病种广泛、疗效确切。
我科室成立于2023年12月,科室共有医护人员10人,其中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1人,住院医师7人,护士1人。科室与广东省中医院、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阳江市中医院等高级别医疗机构紧密协助。邀请岭南名医谢长才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针灸科主任)来我院设博士工作站,定期来我科开展诊疗和指导针灸等中医特色康复技术。邀请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康复治疗部主任杨栋,定期来院诊疗,指导现代康复技术。邀请北京汉章针刀医学研究院广东学术部会长李展新,定期来诊,并指导各类痛症的治疗。
二、科室人员介绍:
陈少辉
副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
针灸科主任
2011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温病学(神经内科方向)专业,熟读《黄帝内经》《伤寒论》《难经》《神农本草经》等中医经典多年,擅长六经辨证治疗临床各科病症,尤擅长治疗中风病恢复期、颈肩腰腿痛、失眠、咳嗽、面瘫、内伤外感发热等病症。2017年在广东省第二中医院进修神经康复专业,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病(脑梗死、脑出血)恢复期、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面神经炎等各类型神经功能障碍疾病。
杨泽威
主治医师
现任广东阳江市医学会康复医学分会委员,北京汉章针刀医学研究院广东学术部副秘书长,阳江针刀会分会秘书长,广东省首届十大针刀名医。擅长用中西医疗法治疗脑梗死、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临床各常见内科疾病,并熟练运用毫针针刺、小针刀、艾灸、拔火罐等中医特色疗法治疗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等引起的各类疼痛性疾病以及周围性面神经炎、脑中风后遗症等疾病。
邵丽娟
硕士研究生
中医师
毕业于广西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专业。擅长运用脐针、毫火针、温针灸、隔物灸、雷火灸、刮痧、拔罐、穴位埋线、穴位注射、耳穴压豆、药线点灸等治疗肥胖、中老年体质调养、脱发、早期认知障碍、面瘫、中风、美容等。针药结合,调理亚健康状态。曾参与国家级、省级、厅级有关早期认知障碍防治相关课题。
黄楠
硕士研究生
中医师
擅长综合运用针刺、推拿、刮痧、拔罐、耳穴压豆等疗法进行中医美容美体,治疗损美性疾病(如黄褐斑、雀斑、痤疮、眼袋、面瘫、肥胖、脱发等),掌握失眠、食欲不振、疲劳、精力不足、记忆力下降等亚健康状态调养方案。
黄健蓉
硕士研究生
中医师
毕业于广西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专业,熟练掌握针灸、穴位埋线减肥、推拿减肥、拔罐、挑疳等中医外治法治疗内科疾病、颈肩腰腿痛、面瘫、中风后遗症、小儿消化不良等疾病。
陈艺月
中医师
大学本科学历,毕业于广西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专业,熟练掌握针灸、艾灸、刮痧、穴位埋线、穴位注射、拔罐、刺络放血、耳穴疗法、成人及小儿推拿等中医外治法治疗内科疾病、颈肩腰腿痛、面瘫、中风后遗症、儿童感冒、咳嗽、消化不良等疾病。
韦杰芳
中医师
大学本科学历,针灸推拿学专业毕业,于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柳州市中医医院针灸专业规培3年结业,熟练掌握毫针针刺、腹针、艾灸、拔火罐、刺络放血、穴位埋线减肥、壮医药线点灸、推拿等技术治疗颈椎病、肩周炎、腰痛、膝关节炎、面瘫、中风后遗症、带状疱疹、肥胖病等疾病。
陈彩云
中医师
毕业于广州医科大学针灸推拿专业,擅长针灸及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瘫、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痛、中风等疾病,熟练掌握浮针、毫针、梅花针、温针灸、拔罐、推拿等各种治疗方法。
李芝翩
中医师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学专业毕业,广东省针灸学会会员,擅长用针灸、艾灸等中医疗法治疗颈椎病、腰椎病、中风偏瘫等康复科常见病。
三、科室先进设备:
专科具有先进的诊断治疗设备,有脉冲针灸治疗仪、罐疗设备、艾灸治疗设备、牵引设备、高频电疗设备(如超短波)、中频电疗设备、磁振热设备、微波等。
四、科室诊疗范围:
我科收治病种主要有神经损伤类疾病,如(脑梗死、脑出血)恢复期、后遗症期,脊髓损伤恢复期、后遗症,脑外伤恢复期、后遗症,面瘫等;痛症类疾病,如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骨性关节炎等。科室中医优势病种目前以“中风、项痹、腰痛”为主。
五、科室开展的中医特色疗法:
电针疗法
电针疗法是在刺入人体穴位的毫针上,用电针机通以微量低频脉电针:冲电流的一种治疗方法,利用针和电两种刺激相结合,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电针可调整人体生理功能,有止痛、镇静、促进气血循环、调整肌张力等作用。电针的适应范围基本和毫针刺法相同,故其治疗范围较广。常用于各种痛证、痹证和心、胃、肠、膀胱、子宫等器官的功能失调,以及癫狂和肌肉、韧带、关节的损伤性疾病等。
火针疗法
火针是传统中医疗法之一,是一种用烧红的针快速刺入穴位,快速出针的治疗方法。祛风散寒、温通经络、透散邪气、活血化瘀等功效。可以治疗风湿痹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后遗神经痛、腹痛等痛症;关节炎、关节积液、偏瘫引起的肢体活动障碍等疾病。
毫针刺法
利用金属制成的针具,通过一定的手法、针法(包括靳三针疗法、脐针疗法、腹针疗法、腕踝针疗法等),刺激人体腧穴,通过刺激腧穴,作用于经络、脏腑,达到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行气放血等,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毫针刺法的适应症非常广泛,能治疗内、外、妇、儿等科的多种常见病、多发病。
温针疗法
温针有温补身体阳气、疏通经络、活络止痛等功效,用于治疗风寒所致的关节炎、胃痛、腰痛、痛经等症。温针是应用针法的同时加以温热刺激的一种疗法,是针刺结合艾灸的一种方法。
穴位埋线疗法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将特异的线(羊肠线)植入机体特定部位(穴位),通过羊肠线长时间刺激穴位及羊肠线逐渐液化被人体组织吸收的过程,以激发经络气血、协调机体功能,起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医疗手段和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无副作用,治疗次数少,能保持长时间的针感和刺激,适应症广,远期疗效好的优点。
小针刀疗法
小针刀疗法是一种介于手术方法和非手术疗法之间的闭合性松解术。是在切开性手术方法的基础上结合针刺方法形成的。小针刀疗法操作的特点是在治疗部位刺入深部到病变处进行轻松的切割,剥离有害的组织,以达到止痛祛病的目的;其适应症主要为:颈椎病、腰椎病、软组织损伤、滑囊炎、急慢性腱鞘炎和腱鞘囊肿、肌筋膜疼痛综合征、骨关节病和神经痛等。
浮针疗法
浮针疗法是用一次性的浮针等针具在局限性病痛的周围皮下浅筋膜进行扫散等针刺活动的疗法,是传统针灸学和现代医学相结合的产物,是在继承和发扬古代针灸学术思想、宝贵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尤其是现代针刺研究的成果。对临床各科,特别是疼痛的治疗有着较为广泛的作用。
放血疗法(刺络放血、刺络拔罐)
放血疗法,又称“针刺放血疗法”,是用针具或刀具刺破或划破人体特定的穴位和一定的部位,放出少量血液,有助于减缓病毒、治疗疾病。常见功效及作用主要包括通经活络、醒脑安神、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
拔罐
中医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又名火罐气、吸筒疗法。以罐为器,利用燃烧的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以产生负压,使之吸着于皮肤,造成被拔部位的皮肤淤血现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罐的质地、形式多种多样。通过吸拔,可引致局部组织充血或郁血,促使经络通畅、气血旺盛,具有活血行气、止痛消肿、散寒、除湿、散结拔毒、退热等作用。拔罐法适用于风湿痹痛、腹痛、消化不良、头痛、高血压、感冒、咳嗽、腰背痛、月经病、软组织损伤、目赤肿痛、麦粒肿、丹毒等,尤其对小儿患者更为适用。
灸法
以艾叶等可燃材料或其他热源在腧穴或病变部位进行烧灼、温烤,以起到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作用的医疗保健方法。是针灸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灸法包括:温针灸、直接灸、隔物灸、悬灸等,灸法的作用有:①温通经络、祛除寒邪,可用治寒邪所致疾患。②有引导气血的作用,或升提中气或引气下行,可治中气下陷、肝阳上亢之证。③回阳固脱、补气固本,治阳气虚脱证。④行气活血、散瘀消肿,能治疗各种痛证和寒性疖肿等。灸法对慢性病、虚寒等证较为适合,如久泄、痰饮、水肿、痿证、痹证、腹痛、胃痛、阳痿、遗尿、疝、虚劳、中风脱证、外科阴疽等。
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疗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沦依据,把药物研成细末,用水、醋、酒、蛋清、蜂蜜、植物油、清凉油、药液甚至唾液调成糊状,或用呈凝固状的油脂(如凡士林等)、黄醋、米饭、枣泥制成软膏、丸剂或饼剂,或将中药汤剂熬成膏,或将药未散于膏药上,再直接贴敷穴位、患处(阿是穴),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无创痛穴位疗法。可用于治疗呼吸疾病、胃肠疾病、骨科疾病、外周神经病、皮肤病、妇科疾病及儿科疾病。
牵引疗法
牵引疗法是应用外力对身体某一部位或关节施加牵拉力,使其发生一定的分离,周围软组织得到适当的牵伸,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牵引疗法的治疗作用:解除肌肉痉挛,使肌肉放松,缓解疼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水肿的吸收和炎症的消退,有利于损伤的软组织修复;松解软组织粘连,牵伸挛缩的关节囊和韧带;调整脊柱后关节的微细异常改变,使脊柱后关节嵌顿的滑膜或关节突关节的错位得到复位;改善或恢复脊柱的正常生理弯曲;使椎间孔增大,解除神经根的刺激和压迫;拉大椎间隙,减轻椎间盘内压力,有利于膨出的椎间盘回缩以及外突的椎间盘回纳。
耳穴压豆疗法
耳穴压豆又称耳穴药压法,是使用较硬的王不留行籽、决明子等进行耳穴压贴的一种传统疗法。其主要遵循耳针、中医辨证的原则,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选择一定的穴位进行组合,以调整相应脏腑经络气血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六、科室开展的现代技术:
低频脉冲电治疗(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痉挛肌电刺激疗法、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中频脉冲电治疗、高频电治疗(超短波治疗)、微波治疗、电子生物反馈疗法、气压治疗、脑循环治疗仪、超声波治疗、磁热治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