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健康园地>常见病防治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携手抗疫防痨 守护健康呼吸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0年03月26日 点击数:1,652 字号:

2020年3月24日是

第25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今年我国的宣传主题是

『携手抗疫防痨、守护健康呼吸』 

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向好的情况下,另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肺结核,也是当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传染病,防治工作时不我待!我们呼吁大家继续团结一心、共同携手,积极为消灭新冠肺炎疫情、遏制结核病流行而不懈努力,并为消除这两种传染病的危害、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贡献力量。

关 于 肺 结 核

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曾经肆虐全球,被视为“白色瘟疫”。20世纪40年代后随着链霉素、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以及60年代利福平等抗结核药物的先后问世,结核病进入了化学治疗(以下简称为化疗)时代,在联合化疗原则和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DOT指导下,新发现结核病的治愈率可达到95%以上。但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结核病出现了全球恶化趋势。其原因一方面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流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增多、贫穷、人口增长和移民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以及因政府缺乏对结核病流行回升的警惕性和结核病控制复杂性的深刻认识,放松和削弱了对结核病控制工作的投入和管理等主观因素,致使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93年发布结核病处于“全球紧急状态”的警示。

在我国结核病被列为危害公众健康的重大传染病之一,肺结核被列为乙类传染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乙类传染病的要求,需将患者转诊至结核病专科医院或结核病防治机构进一步确诊及治疗。

结 核 分 枝 杆 菌

一、流行病学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估算,目前,全球已有20亿人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活动性结核患者数达1500万,每年新发结核患者达800万~1000万,有180万人因结核病死亡。我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流行严重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全球27个耐多药结核病流行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结核病年发病人数约为130万,占全球发病人数的14.3%,位居全球第2位。肺结核疫情地区间差异显著,西部地区传染性肺结核患病率约为中部地区的1.7倍和东部地区的2.4倍,农村地区患病率约为城镇地区的1.6倍。

二、结核病在人群中的传播

结核病在人群中的传播需具有三个要素:

(一)传染源

 结核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痰涂片和培养均为阳性的继发性肺结核患者,尤其是未经治疗的排菌结核病患者的传染性最大。传染性的大小取决于患者排出结核分枝杆菌量的多少,化疗后的患者痰中结核分枝杆菌的数量呈对数减少,化疗两周后即可减少到原有菌量的5%,4周减少至0.25%,化疗后不但细菌数量减少,细菌的活力也减弱或丧失,而传染性明显下降或消失。

(二)传播途径  
飞沫传播是结核病的主要传播途径,经消化道和皮肤等其他途径传播现已少见。肺结核患者通过咳嗽、喷嚏、大笑、大声谈话等方式把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微滴排到空气中而传播。

(三)易感人群  
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均是结核病的易感人群。婴幼儿、老年人、艾滋病感染者、免疫抑制剂使用者、慢性疾病患者、血糖控制不理想的糖尿病患者都是结核病的易感人群;另外生活贫穷、居住拥挤、营养不良人群以及由自然感染率低的地区移居至结核病高发地区的新移民,因缺乏对结核分枝杆菌的获得性特异性免疫力而成为易感人群。

三、结核病表现

(一)临床表现及病史结核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临床表现多样,病情轻重不等,部分患者可无临床症状,在健康体检中发现。影响临床表现的因素主要包括患者的年龄、机体免疫状态、营养状态、并存疾病、是否接种过卡介苗、入侵的结核分枝杆菌的毒力、菌量以及病变的部位及严重程度有关。

1.全身中毒症状

(1)发热  发热是结核病最常见的症状,特点是体温逐渐升高,而且发热的持续时间较长,多达数周以上,呈不规则热,常呈低度或中等度发热,体温37-38℃,之间,病变急剧进展或全身播散时可呈弛张性高热,发热多见于午后,至次日晨自行退热,任何形式的发热均预示着疾病的活动。

(2)盗汗  盗汗是结核病患者的中毒症状之一。盗汗是指患者熟睡时出汗,觉醒后汗止。

(3)疲乏无力   约有50%的结核病患者表现为疲乏无力。

(4)体重减轻   轻型结核病患者由于食欲不振以及发热消耗等致体重下降;重者由于长期厌食、发热等慢性消耗,以致极度消瘦,呈现恶液质状态。

(5)内分泌功能紊乱  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女性月经失调和闭经。

(6)结核超敏感综合征  由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产生变态反应引起,类似风湿热,包括结核性风湿性关节炎、疱疹性结膜角膜炎及结节性红斑。发生频率为10%~20%,青年女性患者多见。

2.呼吸系统症状

(1)咳嗽   咳痰:是肺结核最常见症状。

(2)咯血   约1/3~1/2的患者有咯血。

(3)胸痛  结核病变累及胸膜时可表现胸痛,为针刺样疼痛或钝痛。
(4)呼吸困难  多见于病变广泛致呼吸面积减少者,诸如干酪样肺炎和大量胸腔积液患者。

四、结核病的预防

卡介苗(BCG)与卡介苗接种卡介苗是一种无毒活菌疫苗,1908年由法国内科医生卡美特(A. Calmett)和兽医介兰(C. Guerin)研究出来,用两位科学家英文名字的字头命名为“卡介菌”,简称BCG。用它制造的菌苗称为“卡介苗”(BCG)。WHO认为,卡介苗仍然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预防结核病方法,特别是可以有效预防儿童血型播散性结核病和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接种卡介苗的目的是通过接种无毒的BCG,使机体产生一次轻微的、无临床发病危险的原发感染,从而对结核分枝杆菌产生特异的免疫力。

五、结核患者的行为管理

肺结核患者及家庭成员的行为管理,是居家治疗感染控制的重要措施。有效的肺结核患者行为管理可以减少结核分枝杆菌对周围人群传播的风险。

(一)居家治疗的隔离

传染病隔离是将处于传染期的传染病患者、可疑患者安置在指定的地点,暂时避免其与周围人群接触,最大限度地缩小传播范围,减少传播的机会。家庭成员每天在同一空间活动,一旦患者咳嗽产生带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极可能引起家庭成员内的传播。具体隔离措施包括:

(1)如果条件允许,患者应单独在一个隔离、通风良好的房间休息。不能分开居住的要分床居住,并用布帘进行空间隔离,布帘高度到达屋顶。

(2)年龄<5岁的儿童和老年人应避免与肺结核患者共居一室,有条件的最好不要居住在一处居所。如与传染期患者密切接触,应定期随访这些儿童和老年人,进行肺结核筛查。

(3)天气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患者应尽可能多在户外活动。

(4)肺结核患者在家庭共同区域活动时应佩戴口罩,与密切接触者距离应保持在2m以上。

(5)尽可能固定1名家庭成员照顾居家隔离治疗的肺结核患者,并佩戴医用防护口罩。

(二)咳嗽礼仪

咳嗽礼仪是借助遮挡物将咳嗽或打喷嚏喷射出的呼吸道飞沫核进行物理阻断,减少呼吸道飞沫及飞沫核播散于空气中,从而减少周围人群被感染的风险。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当要咳嗽或打喷嚏时,使用纸巾等遮掩口鼻,或弯曲手靠近面部,用衣服袖管内侧遮掩住口鼻。

(2)患者在与人讲话时应注意保持距离在2m以上,并尽量免或减少在密闭空间内进行。

(3)咳嗽时按触过口的纸巾不可随地丢弃,应单独存放,方便时焚烧处理。

(4)如果手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要及时采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

(5)被呼吸道分泌物污染的衣服要及时洗涤并暴露于阳光下进行晒干,达到消毒的目的。

 

(三)口罩的佩戴

选择合适的口罩并正确佩戴可以阻止和减少结核分枝杆菌通过患者的口鼻扩散到空气中,降低传播风险。

(四)患者外出的感染控制措施
患者居家治疗时,应限制外出频度、采取必要的感染控制措施,降低公众和医护人员感染的风险。

具体包括:

(1)肺结核患者应当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包括机场、车站、轮渡码头、电影院、学校、饭店、游艺厅、商店和宾馆等。

(2)肺结核患者因就诊必须外出时,要缩短外出时间,外出时必须佩戴口罩。

(3)肺结核患者因就诊出行应避免乘坐密闭的公共交通工具,如飞机、高铁和动车等,并减少乘坐非密闭公共交通工具。

(4)肺结核患者外出时,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咳嗽时不直接面对着人群,要掩住口鼻。

(5)肺结核患者家庭成员陪同患者到医院复查等活动时,应佩戴医用防护口罩。

(五)洗手

手是人体活动范围最广的器官,极易受到外界徽生物污染,是传播疾病的重要媒介)。通过洗手可将手上60%~90%的结核分枝杆菌除去,如果结合刷洗,其清除率可达90%~98%,将细菌数量减少到感染剂量以下。因此,结核患者护理者护理患者后或接触患者的口鼻分后均需洗手。

(六)居所设置

患者居所应按照“防止居室内交叉感染,防止污染环境和病原微生物传播扩散”的要求进行区域划分。主要体现在隔离、通风和消毒。具体为:

(1)如果条件允许,最好让肺结核患者独居一处。做不到独居一处的要单住一间。没条件单住一间的应分床睡,两床尽可能远离,距离不少于1.1m。

(2)患者居住的卧室和患者活动区域均应设在下风向,尽量选择日照充足、通风良好的房间。

(3)住宅应有较好的通风条件,如果自然通风条件不好,可安装排气扇等机械通风设施。

(4)患者生活物品单独摆放、单独使用。衣物、床上用品定期更换、清洗、晾晒,被、睡枕应经常在阳光下暴晒。室内减少杂物堆放,房间采取湿式打扫,避免上飞扬。

(5)使用带盖的垃圾桶和双层拉圾袋,废弃的污染物放入带盖的垃圾桶内,丢弃时封好袋口,防止感染性废物对环境的污染。

通风是简便、经济、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可减少空气中飞沫结核菌的浓度,降低居所内人群暴露风险。

(七)日常消毒

家中有传染性肺结核患者或治疗期的肺结核患者时,日常生活中应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切断传播途径,预防肺结核在家庭中的传播。

1、物理消毒法

(1)煮沸消毒: 煮沸或高压蒸汽消毒是最有效的措施之一,60℃消毒30min、70℃消毒10min、80℃消毒5min、90℃消毒1min可将结核分枝杆菌杀死。

(2)紫外线消毒: 结核分枝杆菌对紫外线敏感,直射大阳光下2~7h即可死亡。患者用过的物品在强阳光下直晒12h基本可达到消毒目的。紫外线灯可有效杀灭结核分枝杆菌,但由于穿透力弱,常用于空气和物体表面消毒。

2、化学消毒法

结核分枝杆菌直接接触70%~75%乙醇5-30min即可因菌体细胞蛋白质变性凝固而被杀死,可用于皮肤消毒。

(1)痰液消毒: 禁止随地吐痰,痰最好吐在带盖的配置好消毒液的玻璃杯内。应急情况下应将痰在纸上,连同擦拭口鼻分泌物的纸张烧掉,不可随处乱扔。

患者用痰杯:需用带盖的器皿,非一次性痰杯内置2000mg/L有效溴或有效氯的消毒液,根据痰量及时倒弃,清洗干净后重新加入消毒液后使用。一次性痰杯用后焚烧。

(2)餐具消毒:患者的餐具需专人专用,用后清洗干净,晾干,单独放置。患者餐具可按下列程序进行消毒:

a.煮沸15~20min,剩余食物煮沸15~20min后方可弃倒;

b.清洗去污;

c.煮沸30min或流通蒸汽毒30min或用1000mg/L有效氢消毒液浸泡30min,消毒后用清水冲洗,晾干保存备用;消毒后的餐具用自来水冲洗,去除残留消毒剂后,存放在清洁密封的容器内。一次性餐具用后统一收集进行无害化处理。

(3)物品消毒: 物品消毒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天停留在不同物体上的病原体,藉以切断传播途径,阻止和控制传染发生。

(4)日晒紫外线消毒: 患者衣服、书籍等不能煮沸消毒的物品可以采取经常在日光下暴晒的方法通过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进行消毒,一般每次直接日光暴晒6h并注意翻转才能达到消毒效果。

除了做到以上居家治疗结核感染控制的同时,患者家庭也要注意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杜绝歧视,帮助其建立战胜肺结核的信心;遵医嘱按时服药,确保患者星日康复,也能减少肺结核的传播。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更多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心情排行]